• m.quanpro.cn
  • 请在电脑端访问:
    www.quanpro.cn
分网
当前位置:凯发备用app > 生态文化博览 > 红木 > 正文 站内导航
[][评论][]

北京紫禁城的菩提树

媒体:原创  作者:黎云昆
专业号: 2022/7/8 21:39:47

北京紫禁城的菩提树

黎云昆

北京紫禁城西北角有一殿,称“英华殿”。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、太嫔礼佛之地。

明刘若愚《酌中志》载:英华殿前有菩提树二株,结子可作念珠。词臣张士范作偈,其序文略曰:“大内西北之隅,建有英华殿一处。殿前菩提树二株,闻系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所植,叶如楸,子不从花得,乃生于叶之背,拾作念珠,较南产者,惜不甚大。然色黄润,而分瓣之线色微白,名‘纳多’,宝之。神庙以圣母上宾,奉御容于树之东北别殿,值朔望节即亲诣行礼。每瞻仰双树,若有杯之思焉。因上尊号曰‘九莲菩萨’云。偶禅持此珠作施,备述其详如此。臣张士范敬撰小偈,以代颂言云云。”

刘若愚出生于军人世家,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,其父刘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。刘若愚本人却于16岁时自宫,一年后入宫做了太监,他在晚年把自己数十年在宫中的见闻,编成明宫廷杂史《酌中志》。

刘文提到:“英华殿前有菩提树二株,结子可作念珠。”

刘涉及到树木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,便引了张士范的论述。

张士范,曾诏充南宫御书房,授庶常,后转至经筵讲授经史、翰林院日讲、侍讲学士。经历万历、泰昌、天启三代,号称“三代帝王之师”,赐“太师第”、“圣朝名士”。范积一生之博学多才,名闻朝野。

张士范文称“闻系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所植”,也就是说,听说是“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”所植。这“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”即明神宗,也就是万历皇帝,生母李太后亲手所植。李太后逝世后,万历皇帝始上尊号为“九莲菩萨”,故有所称。彼时,李太后已经去世,故称“皇祖母”。

到了清朝这一传闻便被坐实。

清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载:“明大内英华殿供西番佛像,殿前菩提树二,孝定皇太后手植也。”孝定皇太后即是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。

王士禛是清初顺治十四年(1657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,也曾入翰林院,任国史副总裁。他下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,此后,英华殿前这两株菩提树就是李太后种的了。

李太后在明史上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。她对万历皇帝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。万历皇帝10岁登基,还是个孩子,有时不愿读书,或胡作非为,李太后便马上将他召来,让他长跪于地。每遇上朝之日,李太后五更时(凌晨3-5时)便叫他起床,让太监取水为他洗脸,籍此打消睡意,然后领着他上朝。正是由于李太后对万历皇帝的严格教育,朱翊钧在位最初的十年里,开创了“万历中兴”局面。

不过后来万历皇帝开始荒于政事,沉湎于酒色之中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皇帝数十年不上朝的先例。好在,那时并没有宦官之乱,没有外戚干政,也没奸臣当道,没有外敌入侵。

当然,这已经和李太后无大关系了。

李太后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,北京的慈寿寺就是她老人家建的。据《日下旧闻考》记:“慈寿寺去阜成八里,圣母慈圣皇太后所建,经始于万历四年,成于万历六年……慈圣皇太后为穆考荐冥祉,神宗祈嗣,寺成赐名慈寿寺……有永安寿塔,塔十三级,高耸入云。”现在寺已经毁了,塔还在,地名也在。

清朝皇帝也信佛,所以李太后手植的菩提树,在清朝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。乾隆皇帝还特地作诗一首,《英华殿菩提树》:“何年毕鉢罗(原注:菩提树一名毕钤罗见酉阳杂俎),植兹清虚境。径寻有旁枝,蟠拏芝幢影。翩翩集佳鸟,团团覆金井。灵根天所遗,嘉防越以静。我闻菩提种,物物皆具领。此树独擅名,无乃非平等。举一堪例诸,树以无知省。”(乾隆《御制诗集》)

不过,这李太后在英华殿手植的菩提树是真正的菩提树吗?

菩提树是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。只能在两广、云南等地生长,在北京肯定是不能存活的。可以说李太后在英华殿手植的,不是菩提树。

再者,此树结子可作念珠。菩提树果为聚花果,就像无花果、桑葚一样,果中没有一个大的硬核,根本不能制作念珠。据此也可以判定此树不可能是菩提树。

那么,所谓李太后在英华殿手植的菩提树可能是什么树呢?

曾见网上有人撰文,认为此树是椴树。此说有一定的道理。

张士范对英华殿前菩提树“叶如楸,子不从花得,乃生于叶之背,”的描述是非常细致的。张显然亲自观察过此树。叶如楸,是说叶子和楸树的叶子相像,楸树的叶为心形,菩提树的叶子也是心形,这也是为什么英华殿前的树被称作菩提树的原因。但“子不从花得,乃生于叶之背”的描述就不对了。

所有的果实都是由花而成,先开花,再结果,不会长在叶子上,当然也不会长在叶子的背面。

不过张文所说的“子不从花得,乃生于叶之背”的描述,却正符合椴树的特征。只不过张所说的 “叶”,不是叶,而是苞片(bract)。

苞片是花序内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变态叶状物。比一般叶小,或变为鳞叶状,与叶颜色相同,有保护花芽作用。花在苞片的保护下,开花结子。

椴树果下面的叶状物不是椴树叶,正是苞片。椴树的苞片为窄长圆形,苞片上直接长出果枝,最后结果。椴树叶为心形,不会直接长出果来(图1)。

不过,我国的椴树可以在北京生长的大约只有糠椴(tilia mandshurica rup et maxim.)、蒙椴(tilia mongolica maxim.)和紫椴(tilia amurensis rupr.)三种。这些椴树虽然结子,但都太小,糠椴种子每粒重0.230克、紫椴0.034克、蒙椴与紫椴相差无几。不能制作念珠。

我国椴树的种类很多,但郑万钧先生主编的《中国树木志》所开列的20几种椴树,其种子都因太小,也都不能制作念珠。

朋友告,故宫的贾慧果先生曾撰文,指出英华殿前有菩提树是欧椴。

欧椴中确有结子大的。如心叶椴(tilia cordata mill.)是椴树科椴树属植物,野生状态下树高可达35米。果近球形,径4-8厘米,木质,灰绿色,具不明显棱,密被绒毛。制作念珠没有问题。

心叶椴原产自英国西部石灰石悬崖和潮湿的林地中,欧美等国均有引进,长在北京不会有什么问题。

那么,明朝时如何将欧椴引至北京紫禁城的呢?

最大的可能,欧椴是传教士引入的。

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开始有计划地进入中国传教。这些传教士中很多人就是科学家。如利玛窦、汤若望、南怀仁等。他们不仅能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传至中国,而且还能准确地预测日食和彗星的出现。由于当时认为日食和彗星的出现与皇帝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有关,所以这些传教士便受到了社会的追捧和皇帝的青睐。利玛窦本人就受到了万历皇帝的召见,以致当时的大臣,如徐光启、李之藻、杨淇园等均加入了天主教,甚至明代末帝崇祯的皇后也曾表示要皈依天主教。

因此,传教士将欧椴带至北京并最终种在了紫禁城,这是十分可能的。

图1

 

 

阅读 241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,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凯发备用app的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凯发备用app的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凯发备用app的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

 

网站地图